压疮(褥疮)的特点、分类及危害

一、什么是压疮?

压疮(褥疮)是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,血液循环障碍,局部组织持续缺血、缺氧,营养缺乏,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局限性组织破损和坏死。多见于脊髓损伤、颅脑损害、年老体弱等长期卧床者。

疮通常位于骨骼比较突出的地方,如足跟、后脑勺、髋部、膝盖等,也可发生于身体任何软组织受压的部位。

95%以上的压疮发生于下半身的骨隆突上,67%的溃疡发生于髋及臀部周围,29%压疮发生于下肢。

压疮本身并不是原发疾病,大多是由于其他原发病未能很好地护理而造成的皮肤损伤。

 

二、压疮的分类

根据国际《压疮预防和治疗:临床实践指南》,将压疮分为六类,以数字表示的分级代表皮肤、组织的损伤程度,另外两种分类是性质的描述,与溃疡的严重程度无关。

Ⅰ期-红斑期。皮肤完整。

局部皮肤完好。肤色较浅区域可出现压之不变白的红斑。

Ⅱ期-浅表期。部分表皮缺失,有水疱或溃疡。

部分表皮缺失。表现为浅表的开放性溃疡,创面呈粉红色,无腐肉。也可表现为完整的或开放、破损的浆液性水疱。

Ⅲ期-溃疡期。深可见皮下脂肪。

全层皮肤缺失,可见皮下脂肪。骨、肌腱、肌肉并未外露。可见腐肉,但并未掩盖组织缺失的深度。

Ⅳ期-深溃疡期。深可见骨、肌肉等。

全层组织缺失,并带有骨骼、肌腱或肌肉的暴露。在创面基底某些区域可有腐肉和焦痂覆盖。

不可分期压疮(深度未知)

全层组织缺失,无法确定其实际缺损深度。创面基底部覆盖有腐肉(呈黄色、棕褐色、灰色、绿色或者棕色)和/或焦痂(呈棕褐色、棕色或黑色)。

痂下感染时可出现溢脓、恶臭。

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(深度未知)

皮肤完整。局部区域出现紫色或褐红色颜色改变,或形成充血的水疱。

 

三、压疮发病率

文献报道,一般医院压疮的发生率为2.5%~8.8%,脊髓损伤患者的发生率为25%~85%,老年住院患者的发生率为10%~25%。

欧美发达地区压疮的医院发病率高达9.2%~15%。欧洲卧床老人压疮的整体发病率约为18.1%。

根据我国医疗水平和人口老龄化、疾病类型,综合院内、机构护理、居家护理等各种情况,我国压疮的整体发病率在25%~50%之间。

目前我国各类长期卧病在床人群高达4000万,面临压疮风险人数达2000万。

 

四、压疮的危害

压疮具有三大特点:发病率高,治疗困难,容易复发。压疮病程发展很快,有的病人刚开始发生的压疮只有一元硬币大小,由于处理不当,很快就发展成碗口大的重症压疮。

压疮在国际上被列为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的五大常见问题之一,也是花费最高的并发症之一。

压疮感染出现并发症在住院条件下死亡率可达50%,压疮是截瘫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老年人与压疮有关的死亡率为23%~37%,发生压疮的老年人较无压疮的老年人,死亡率增加4倍,如压疮不愈合,其死亡率增加6倍。

 

五、压疮的治疗

对压疮的治疗,可以使用韦浪生物褥疮贴,去腐生肌效果肉眼可见